
來自不丹的唐卡藝術家
Pema Rinzin
唐卡(Tangka)是一種傳統的藏傳佛教藝術形式,通常是以彩繪絲綢或布製成的繪畫作品,被用來作為佛教寺廟的壁畫或宗教儀式中的物品。
唐卡通常描繪佛教中的各種神明、佛陀、菩薩、護法神等形象,以及各種教義和傳說的場景。它們的繪製需要精湛的技藝和耐心,藝術家會根據傳統的圖案和色彩規則進行繪製,使用各種顏料和金箔來製作細節和裝飾。
唐卡的製作也是一種宗教修行,藝術家通常需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和修行才能掌握繪製技巧。唐卡也被視為一種神聖的物品,它們通常被崇敬地保護和傳承。
現在,唐卡已經成為一種文化和藝術的象徵,被廣泛地應用在佛教藝術、民間藝術和現代藝術中。

如何鑒別唐卡的好壞?
唐卡畫工的鑒別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一、度量方面
度量是決定唐卡好壞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因素,即使微小的錯誤也能影響唐卡的藝術價值。
二、線條方面
好的線條是決定價值的關鍵因素,包括肉體線條、衣紋線條、其他線條。
三、色彩方面
唐卡的色彩由畫師配色(尤其是肉色)和上色的水平決定,上色要均勻,不同顏色相接處要完美,不能出現模糊的情況。
四、金線方面
金線決定著唐卡的精緻程度,為了使唐卡精緻,衣服上的金線一般勾的圖案越複雜的越精緻。
五、氣勢方面
好唐卡的總體上的氣勢往往是好的,善態的形象要栩栩如生,看似微笑又看似目視你有話說一樣,托出善意(慈悲),怒相的神態則要猙獰可怖。

關於作者 Pema Rinzin
繪畫是藝術家用來表達自我的一種視覺詞彙。
正如詞彙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展一樣,我從小就一直發展藝術技能來增進我繪畫的視覺詞彙。
5歲從修道院和世俗學校完成初級文學研究後,在1997年對圖案和顏色我開始熱情的追尋,加入了不丹東部的"十三傳統工藝學校",在Lhendup我師從名為Smten的唐卡大師,專門從事佛像繪畫,並以傳統唐卡風格創作曼茶羅。為此,藝術家需要依據既定的"網格"~嚴格的佛教傳統圖像指南,掌握每個神像的準確比例。數個世紀以來,這些"網格"被用來保持傳統唐卡繪畫實踐的正確傳承和延續。該課程需要七年時間,並不是每個開始這個具有挑戰性的課程的人都能完成它。自從成為唐卡畫家以來,我非常幸運有機會繼續學習佛教哲學,並與著名的上師和大師一起工作。我與祖古桑納仁波切和其他偉大的上師一起在不丹、尼泊爾和台灣的一些靈性研究中心、寺廟和寺院有聯繋。
工作和旅行幫助我把生活、文化和價值觀的各個方面融入到我的唐卡創作藝術中。

其他作品

黃財神壇城
黃財神為藏傳佛教五財神之一,主司財富
能增長福德、壽命、智能,物質及精上之受用,財源茂盛免除貧窮。不被生活所逼,以及一切經濟壓力
壇城凈界:壇城亦名曼陀羅,有法壇與道場之意,是佛菩薩的法界宮殿。

四臂觀音
四臂觀音為觀世音菩薩的其中一種化身,無止盡的救渡眾生脫離輪迴,淨化一切煩惱、消除一切業障。

釋迦牟尼佛
釋迦牟尼意為「釋迦族之聖者」,姓喬達摩,名悉達多,稱號為釋迦牟尼佛、喬達摩佛、佛陀(意思為「覺悟者」)、世尊、釋尊等,為世間帶來無上解脫之法